在北疆小城根河市,丰富的森林资源与冰雪旅游闻名遐迩。一位“90后”高校毕业生白志远,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,以“智能+民宿”模式投身乡村旅游创业。如今,在根河市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助力下,他的创业梦想不断拓展,更为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2018年,多媒体动漫专业毕业的白志远放弃城市就业机会,毅然返回家乡根河市,将一栋闲置民居改造为“根河市林驿智能美宿宾馆”,凭借个性化旅游服务,在当地民宿行业崭露头角。随着根河市全域旅游战略推进,游客量逐年攀升,现有4间客房已无法满足需求。
2025年初,白志远计划将民宿扩建至8间客房并升级全屋定制,然而30万元的资金缺口却让他陷入困境。
转机出现在根河市就业服务中心开展的“人社政策进万家”活动中。白志远在活动里了解到创业担保贷款政策,随即前往咨询。工作人员迅速对照《内蒙古自治区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》,确认其符合“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”贷款类别后,主动上门提供指导,协助完成房产抵押评估、项目可行性分析等繁琐环节。从提交材料到拿到贷款,全程贴心帮办,高效服务让白志远赞叹不已:“工作人员不仅解决资金问题,还帮我解决了用工问题,让我真正感受到‘政策红利’不是纸上谈兵。”
资金到位后,白志远立即启动扩建工程,2025年4月新客房正式投入运营,民宿年收入显著增长。创业担保贷款的“杠杆效应”还在就业领域持续释放,扩建后的民宿新增2名女性灵活就业人员,实现“创业一人、带动一片”,成为人社政策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。员工王芳对此深有感触:“以前在镇上打零工,月收入不到2000元。现在在民宿做管家,不仅工作环境好,工资还较为可观。”
白志远的案例,折射出根河市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创新与实效。在政策设计上,打破“一刀切”思维,充分考量县域经济特色,未来还计划将旅游创业项目纳入重点扶持范围,适当放宽担保条件,精准适配地方产业格局;服务供给方面,构建“需求收集—政策匹配—跟踪服务”全周期管理体系,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政策触达“零时差”,让创业者从“找政策”转变为“政策找我”;效果评估环节,不局限于贷款发放数量,更着重关注政策对产业升级、就业质量的长远影响,通过跟踪典型案例的产业链延伸效应,凸显创业担保贷款在撬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关键作用。
如今,白志远对未来充满信心:“这笔贷款不仅让民宿规模翻倍,更让我有信心打造‘智能民宿’。”同时,他也提出建议,希望能针对乡村旅游创业者推出专项培训计划,助力更多年轻人投身乡村旅游创业。
在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持续发力下,根河市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像白志远这样的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,为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,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。
撰稿:根河市人社局 编辑:综合科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