呼伦贝尔市扎实推进就业促进行动,坚持问题导向,牢牢把握“十四个一”实现路径,在完善就业体制、扩大就业规模、改善就业结构方面持续用力,以更高质量、更加充分的就业惠民生促发展。
体制上求变。建立“一项考核”,将就业工作作为旗市区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内容,充分发挥考核“指挥棒”作用,促进市旗两级共同抓好各群体就业工作。完善“一个体系”,加强市、旗市区、苏木乡镇(街道)、嘎查村(社区)四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,将公共就业服务列入各旗市区和苏木乡镇(街道)民生保障服务事项,编制苏木乡镇(街道)公共就业服务事项清单,规范服务流程。向基层发放《呼伦贝尔市就业创业政策落实指导手册》3000余册。完成“一次整合”,将市旗两级人力资源工作经办职能整合到就业服务部门,由就业服务中心统一提供人力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管理使用。
服务上求精。开展“一次排查”,围绕党政人才、专业技术人才、技能人才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、农村牧区实用人才、社会工作人才“6支队伍”及劳动力资源开展全领域全要素摸底调查,精准掌握行业需求、人才缺口,建立人才库、人才培训库、企业信息库和师资专家库“四个信息库”,目前分别入库11921人、4148人、783家企业、1240人,促进供需高效对接。成立“一个中心”,就业信息服务中心隶属于市就业服务中心,该中心将有效打通企业、零工市场、机构等各类社会组织之间信息壁垒,以统一平台及时搜集和发布各类就业信息,实现就业服务精准化。搭建“一个平台”,依托内蒙古自治区智慧就业服务云平台,建设市级就业信息服务程序,通过加大数据信息资源整合力度,提升就业信息化服务建设水平。发布“一批清单”,统筹企业用工需求和群众就业意愿,建立“有活没人干”的岗位清单(1559个)、“有人没活干”的人员清单(1269人)、“按需订制”的培训清单(38项)、“分层分类”的政策清单(25项)、“规范统一”的服务清单(26项)、“协同部门”的责任清单(42个部门),促进供需高效对接。
培训上求实。强化“一份投入”,加大资金投入力度,在四级预算中,安排就业补助资金用于统筹国家、自治区项目以外各级各类就业培训。统筹“一体培训”,采取统分结合方式开展,建立信息共享与培训报备机制,实施“培训需求+技能培训+招聘就业”工作模式。目前,12家部门共开展培训232期,培训17773人次。
保障上求全。建立“一个机制”,探索完善矛盾纠纷调处机制,发挥好市、旗市区两级矛调机构作用,由治理欠薪向防治欠薪转变。1-6月份,全市共调解农民工讨薪类案件15件,为30人追回劳动报酬12.47万元。建设“一个载体”,推进全市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,有效增强市场供求匹配度。根据国家、自治区相关政策要求,继续推进呼伦贝尔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改建项目建设。实施“一项制度”,建立就地就近用工制度,引导企业在当地“招兵买马”。主动对接发改、农牧、水利、住建、政务服务等部门,提前掌握各阶段建设任务缺工岗位数量、时间及技能要求。目前,征集市级重点项目493个,预计用工710余人。调整“一批专业”,动态调整高校专业设置,对社会需求较高专业优先考虑设置。全市各高校新增光伏应用技术、运动训练学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、应用生物科学、安全工程和人工智能、旅游管理(研学旅行)和烹饪工艺与营养(中西面点)等专业。推进“一项政策”,制定出台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工作政策,着力引导经济状况良好、具备补助实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,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补助,目前,已有29个嘎查(村)开展,受益人口11904人。
撰稿:综合科 编辑:综合科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